第(2/3)页 沈家自是高兴的很,想着小孙氏都有一亩田做嫁妆,那大孙氏指定也有一亩田。 可任谁都没想到的是,大孙氏出嫁时,只夸了一个小包袱,身上的衣裳补丁套补丁,竟是连件像样的红衣都没有。 沈家人到场就黑了脸。 事后才知道,大孙氏一点儿嫁妆都没有,包袱里就两件破烂的薄衫。 等到小孙氏过门时,却又是另一番景象。 孙母找人为小孙氏订做了两套红衣红裙,一套成亲当日穿,一套第二日见公婆时穿。 还有那陪嫁的一亩田,孙母特意找了两人抬着一筐红布盖着的土,比作田地,配着柜子、箱子、被子等物,十几个人,排成了一长溜,十分有牌面的随着小孙氏一起进了沈家的门。 那场面,当日见过的人都说,地主家的姑娘们出嫁也不过如此。 小孙氏是风光了,大孙氏就难过了。 沈家出了一两银子聘大孙氏,结果大孙氏啥也没有带来。 反倒是小孙氏,聘礼六百个铜子,却带回来不少的家什和一亩地。 这么一对比,沈家越发瞧不上大孙氏。 沈家的大儿子也不是好脾气的人,时常打骂大孙氏,一家子上上下下也帮着腔,不是挖苦就是咒骂,都说大孙氏不值那一两银子。 真真是把人贬到了尘埃里。 小孙氏冷眼瞧着大孙氏受苦受难,自个儿的腰板挺得又直又硬, 她成亲时,她娘就当着沈家人的面说了,她是带着一亩田进沈家门的,她吃的是自个儿的,不是沈家的。 因此,她是沈家的客,沈家一家都得敬着她。 至于大孙氏,小孙氏不但不帮一把,反而时不时的还要踩上一脚。 成亲一年来,姐妹俩的日子成了两个极端,小孙氏过的是红光满面,身子养的又好,成亲没多久便有了身孕。一个月前,为沈家生下一个男孙。 大孙氏却面黄肌瘦平白老了十来岁,身子更是瘦成了一把骨头,自然是肚子平平,一点喜讯都没有。 沈家说她是不下蛋的鸡,一日只给她一顿饭,家里地里,但凡有活计,大孙氏都得去干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