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些年他两姐弟被李冬香和肖鑫林祸害的不轻,旁人看着都难受,但偏偏玲子和阿宝还小,他们又实在不能越庖代俎的替她姐弟俩拿主意,因此常常是在边上看着干着急。 以前他也教过玲子几回,意思让她硬气些,不要怕李冬香,可不管如何教,玲子还是怯懦胆小,一看肖鑫林耍横,便没了主意。 但现在刘玲这两句话,真真的是让吴炯淮有了大快人心的欣慰感。 “玲子你放心,这事吴伯伯一定帮你,阿宝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,像你爹,学什么都比别人快,九岁便让他去考童生,可有推荐信了?” 本来这事最好是去屋里说,可他老伴董氏越老越糊涂,实在让人心堵,眼下刘玲又像是开了七窍玲珑心,吴炯淮也就不想让她进屋了。 要知道刘宝这孩子,确实是块读书的好料子,就连吴道生,都直夸刘宝早慧,只是龙游浅滩,一朝得困,早晚能一发冲天。 村里的孩子若是有出息,将来当了官,那对村里人来说,也是莫大的荣耀,否则何来衣锦还乡之说。 “有了,吴夫子会给阿宝写推荐信。”刘玲温和的笑着,有礼而谦恭,不论是站,还是说话,都十分得体,看得吴炯淮越看越欣慰。 赵氏王朝的科举是三年制,九岁考童生的也很常见,但能考中的却不多,但这是最低级的乡试,只要有推荐信,今年不中,还可以来年再考,若是中了,便要在户籍所在地的县学堂,再学三年,才能考秀才,这一点,就像熬资历。 秀才往上是举人,成了举人,不想再考的可以入衙门当差,想再考的,就要去东都学院再学三年,参加大考。 也就会试和殿试。 那时才是最让激动人心的时候,那怕就是考中一个贡士,若是有名师疏通,也能捞个县丞,师爷什么的,就算不当官走仕途,贡士也可食朝庭几份薄禄,更要受人尊敬,喊一声老爷的。 身份这东西就象征可以站的比别人更高一点,能力也更多一点,有道是宁欺白须公,也莫欺少年穷啊。 “好,好,好,有吴夫子推荐,以阿宝的悟性,我相信一定能行,但你们若去县里住,那这往后怎么过活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