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未来终究是你们的。” 林星这句话引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。 这个时候,主持人也是适当的接过话头:“谢谢林老师的肺腑之言,也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《华夏药神》的主创团队。” 然后又是掌声如雷。 而紧接着提问环节可以说更深的层次了。 一位男生站了起来问道:“林星老师,甄壮导演,电影里程勇从‘利己’到‘利他’的转变非常震撼人心,但现实中,面对系统性困境,个体的‘善行’往往杯水车薪,甚至可能像程勇一样付出巨大代价,作为年轻人,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的社会责任?是‘程勇式’的孤勇,还是寻求更制度化的解决途径?这部电影给我们力量的同时,也带来了这种困惑。”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,也代表了现场许多学生内心的思考,礼堂内瞬间安静下来。 林星与甄壮对视一眼,甄壮示意林星先回答。 林星拿起话筒,神情严肃而认真:“非常好的问题,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复杂现实,首先,电影里的程勇,他的行为是在特定历史节点、极端困境下的个人选择,带着很大的偶然性和悲剧性,他的‘孤勇’值得敬佩,但绝非社会进步的常态路径,更不是我们鼓励的普遍模式。” 他顿了顿,然后则继续说道:“《华夏药神》的价值,不是教大家去做程勇,而是让大家‘看见’,看见困境的存在,看见个体的挣扎,看见制度缝隙下的无奈。 看见,是改变的第一步。当你看见了,你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,未来在立法、司法实践中,会不会多一份对弱势群体的体察?你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,在设计政策时,会不会更关注其公平性和可及性? 你作为媒体人,在报导相关事件时,会不会更有深度和温度?甚至,你作为普通人,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,会不会多一份理解和力所能及的援手?” 一旁的甄壮接着补充道:“星哥说的非常透彻,电影艺术的力量在于‘呈现’与‘叩问’,它提出问题,引发思考,但并不负责提供标准答案,答案需要在座的各位,以及更广泛的社会成员,在不断的实践、讨论和制度建设中共同寻找……”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,一部电影所能做的是引导人为善,但同时真正应该做的还是社交上的引导。 这方面来说,林星希望全社会应该一起努力,因为华夏的价值观不应该被洞穿。 就像现在的大家为什么不敢扶老太太?? 甚至当大家发现做好事却得不到任何赞美不说,甚至风险是极高的,这个时候那么大家谁还愿意做好事?? 提问还在继续,有女观众则是朝着魏雨问道:“我想问魏雨姐姐,电影里刘思慧为了女儿可以付出一切,那种绝望中的坚韧特别打动我,您在塑造这个角色时,是如何把握那种在巨大压力下依然不放弃希望的状态的?” 魏雨笑着说道:“谢谢你的问题,说实话,接到这个角色时压力非常大,我没有做过母亲,但导演和星哥一直帮助我去理解思慧的内心,我们做了大量的功课,采访了很多像丁大哥、吴大姐那样的患者家属。 我记住的是,无论多么绝望,他们眼神深处总有一丝光,是对亲人活下去的执着期盼,那份‘光’,就是希望,它不是盲目的乐观,而是在认清了最残酷的现实后,依然选择不放弃的勇气。 我在表演时,就紧紧抓住那份‘光’,那份‘无论如何,我要撑下去,为了我爱的人’的信念。 这也许就是生活本身赋予的力量。” 魏雨的话朴实无华,却充满了力量,台下不少女生悄悄抹了抹眼角,因为魏雨这个太催泪了。 当然,还有人则是问饰演黄毛的陆远舟。 “陆老师,黄毛这个角色话很少,但是眼神戏太绝了,最后那个回眸一笑,简直是一把刀插在观众心上,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沉默寡言却重情重义的角色的?” 面对着观众的提问,陆远舟还有些腼腆,他笑着说道:“我认为黄毛这个角色一开始其实就放弃生命了,是程勇给了他第二次生命,一开始他并不认可程勇的,但……” 除了陆远舟之外,现场被问最多的就是饰演吕受益的陈默了。 至于陈默分享了他观察化疗病人的细节,那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,以及看到家人时强打精神的眼神变化。 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,那就是希望,这些病人都是靠着希望在坚持,靠着家人在坚持。 路演的气氛在深入的角色剖析和坦诚的交流中达到了高潮,学生们的问题从电影本身延伸到社会伦理、生命价值、青年责任等更广阔的领域,最关键的是主创们没有回避任何尖锐的问题,始终保持着真诚和开放的态度。 而且林星更是不时抛出金句:“记住这份触动,但不要让感动只停留在眼泪里,思考之后,更重要的是行动,哪怕只是微小的改变。” 而在离开礼堂的时候,好多学生都是自发的围拢了过来,有想要签名的,有向林星表达感谢和触动的。 “星哥,继续加油啊。” 第(1/3)页